机械与运载学院“迅雷”志愿者走近非遗大师
感受传承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扩大非遗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助力非遗传承,保护非遗发展,近日,机械运载学院“迅雷”志愿者社会实践团“非遗小达人”以抚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纸烙画为载体,开展“印象辽宁”之地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参观木纸烙画工作室

手把手辅导木纸烙画的制作过程
家住抚顺沈抚新城李石社区48岁高位截瘫男子郑文强,发明制作木纸烙画,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成为民间手工艺绝活。在李石社区干部的带领下,“迅雷”志愿者社会实践团走进郑文强木纸烙画工作室,工作室目前有100多幅木纸烙画的画作,作品有花卉、竹子、景物等内容,最多的题材就是竹子,郑文强说,竹子可能就是他受伤后的生活意志的表现。

志愿者学习制作木纸烙画作品

志愿者学员作品展示
在得知同学们的来意后,坐在轮椅上的郑文强,为新来的“迅雷”志愿者社会实践团学员,手把手辅导木纸烙画的制作过程,经过漂、洗、晒、烫、烙、剪、刻、粘、装、裱等10多道工序的处理,来完成一幅木纸烙画。经过近三天的学习,“非遗小达人”们成功的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真切而又愉快地体验到了木纸烙画的魅力。

宣传木纸烙画作品

成功售卖木纸烙画作品
在接下来的走访调研活动中,“非遗小达人”们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木纸烙画作品,截至目前成功帮助郑文强工作室售卖作品近20件。在调研中同学们了解到某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被人们所遗忘。而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行动。

在集市宣传木纸烙画
本次社会实践以互动体验为主要方式,打造“寻、学、教、传”四位一体的社会实践项目。团队通过寻访一次非遗工作室、学习一项非遗技艺、制作一件非遗工艺、推广一件非遗作品,使人们走进非遗、认识非遗、感受非遗、热爱非遗,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撰稿人:要志鹏;审稿人:管恩帅;上传人: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