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正文

机械与运载学院2017招生简章(本科)

发布日期:2017-04-14 浏览:

机械与运载学院(本科部分)咨询电话:024-56619202

机械与运载学院集机械与汽车特色专业于一体,汇集机械、车辆交通两大专业群,设有8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类专业群包含五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交通类专业群包含三个专业: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

目前,学院拥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工程改革试点专业,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班主任导师、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若干名。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省级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被评为省级工程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同时也成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与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认证培训基地。近三年,在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活动中,学院的8个本科专业有5个专业参加了评价活动,均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在校内,建设了智能制造中心、车辆4S店、焊接技术实训中心等4个特色实训中心,同时拥有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器、汽车虚拟驾驶等16个实验室。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控模具实训中心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焊接实训中心为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认证培训基地。在校外,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与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均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学院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成立了“机械加工应用技术俱乐部”、“车之翼学习俱乐部”等30余个科技社团。其中,“机械加工应用技术学习俱乐部”荣获2009年辽宁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被共青团抚顺市委员会、抚顺市志愿者协会授予抚顺市志愿者行动优秀组织称号。

近年来学院教学团队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工信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科研项目1项、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横向课题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批专利30余项。

本科专业介绍

    一、机械大类专业

该专业大类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个专业,按“机械类”大类招生。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将开展专业分流工作,坚持“遵循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高考成绩和第一学期成绩,参考入学以来的行为表现,进行专业分流。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械制造领域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应用技能,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智能制造工艺编制和智能设备工装设计等技术能力,从事生产一线生产管理、智能制造工艺设计、智能设备工装设计等相关工作的“懂专业、技能强、善团队”的高素质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特色:依托数字化工厂的智能设备,配备全套生产组织管理系统,培养学生针对智能机械制造领域工艺技术应用及生产管理能力;结合实训中心、“机械加工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技能;与长城汽车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参观实习,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能力。

就业方向:机械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智能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智能设备生产管理、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智能设备检测、保养、维护等相关方向。

    2.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辽宁省沈抚新城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业的支柱性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工厂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的核心能力,可在智能制造领域、自动化生产领域及电子电器企业从事产品的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按照学校“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机电控制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实行“3+1”的培养模式,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工厂的控制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会设计、能编程,具有较强的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技能的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智能工厂生产线的设计、维护、调试,机电产品自动控制的设计、改造及试验;高端数控机床的安装、使用、调试;机电产品的故障诊断、维护。

    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能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轻工等模具应用领域从事模具(冷冲模、塑料模)结构与工艺设计、制造工艺编制及现场管理、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工作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实施等核心能力;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就业方向面向装备制造、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等模具应用领域,从事冷冲模及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冷冲压及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及现场管理、各种模具的CAD/CAM及数控机床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管理及模具产品开发、模具产品的经营销售工作。

    4.车辆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具备车辆产品设计及汽车生产制造等核心技术能力,能在汽车设计公司、汽车生产单位从事汽车底盘零部件设计、汽车白车身设计、汽车夹具设计、汽车二次开发、新能源电动车研发、汽车生产工艺编制、汽车生产管理等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为目标,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开发课程,引入企业先进理念,将学校教育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就业的良好结合。同时本专业以先进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为手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业方向:汽车零部件设计;汽车夹具设计;新能源汽车开发设计;汽车生产管理;汽车制造于装配工艺;汽车产品的试验测试等。

    5.汽车服务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掌握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具备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与诊断、汽车保险理赔与评估等核心能力,能在汽车后技术市场从事汽车产品营销策划、技术服务、评估及保险理赔等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掌握汽车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熟悉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法规等业务知识,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作为本专业的特色,通过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典型案例教学、创新团队等多渠道。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就业方向汽车整车、配件、饰品等相关产品的营销服务岗位;汽车运行中的保养、检查、维修(包括售后服务)等技术服务岗位;汽车保险、评估、信贷等金融服务等岗位;

    6.工业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具备工业产品设计表达能力、产品展示设计等核心技术能力,培养在专业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设计部、传播设计公司、装饰装潢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传播设计、展示设计的开发与策划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以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方向,以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展示设计为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与工程师沟通,进行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培养具有工业产品设计表达能力、产品展示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工业产品创意设计;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工业产品结构设计;工业产品实物模型制作;色彩、广告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等岗位。

    二、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城市公交、地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具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技术运用能力、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组织管理等核心技术能力;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就业方向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技术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机械工程基础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方法,具备生产与运作管理、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力,可从事智能制造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生产与运作管理、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实践应用能力。

就业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青睐。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定额、定岗定员定编、产能规划、工效学、薪酬管理、岗位分析、工厂布局、工艺设计与改进、生产线设计、物流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