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专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2020年7月18日下午,《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专题报告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会议由副校长公丕国主持。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吉红,东北大学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巩亚东教授,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吉宝,原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宪凯,沈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传泽,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蒋荣良出席了本次报告会并做精彩报告。

陈吉红董事长做了《数控技术转型升级与产教融合》的学术报告,阐述了华中8型高性能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希望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和高校深入合作,围绕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和需求、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践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共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台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李吉宝董事长做了《软件是工业的未来,工业是经济的未来,中国是世界的未来》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指出:要创新转型升级、坚定信心做好实体经济。要做到创新发展、借力发展、整合发展、学习发展、改变发展。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的竞争,无论产品开发还是经营理念,还是商业模式都将实现软件化。软件的发展带动竞争规则的改变,由于竞争规则的改变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从零开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报告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巩亚东教授做了《基于5G智能制造技术的认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结合世界制造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了我国的制造强国战略。结合数字化浪潮驱动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阐述了5G如何加快智能制造的进展及相关相应技术。最后,围绕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指出要需要关注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关注以问题为导向的机械工程教育变革,关注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新要求,关注教学范式的转变,给出了未来工程师需要具备的五大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设计建构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巩教授的报告很有深度和广度,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李宪凯副总工程师做了题为《蚁群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报告。该报告结合当前传统制造系统正逐渐向智能制造系统方向迈进,而智能制造系统是由多制造主体分布式耦合而成的有机制造系统,各制造主体间存在着高度的耦合关系。主体间通过相互协作、群体协同决策以完成系统任务。详细介绍了蚁群制造技术,该技术以构建最短流程链长度,压缩过程辅助时间和减少无效时间为基本方法,以全过程跟踪和提高设备功能与性能为基本手段,以全时域评价作业效率为评价标准,可以实现智能排产和智能调度的一种超级柔性制造技术。
刘传泽副总经理做了题为《重构生产,定义未来》的学术报告,刘总的报告从国家初衷出发,给出了坚持“三国”的原则:国产机床、国产数控、国产软件。详细介绍了公司取得的成果:实现了设备制造的技术升级,实现了单机到组线的生产加工,实现了装备智能化,实现了生产全程数字化管控、产线柔性加工和生产过程的可视化。通过进度进步:提高了产品加工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直接降低了用工成本。通过大面积使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实现对航空结构件加工方式的升级换代。
蒋荣良副总裁做了《1+X证书引导下的五轴应用人才培养》的报告。该报告遵循学生的特征和职业成长规律,加快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五轴应用人才,强化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评价原则,确立人才培养评价内容,调整完善专业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实训和实战内容在专业评价中的比重。报告为新时代的产教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思路。
智能制造,教育先行。
面对智能制造浪潮,企业需要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推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构建支撑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创新型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本次《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专题报告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将以此次沈工-华中数控学校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做优、做强机械类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内涵建设,踏实开展新时代的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位研发人员以及我校相关学院的老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刘业峰 供稿)